第二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4 10:21

第二国际(Second International),即“社会主义国际(Internationale socialiste)”(1889年–1914年)是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斗争的武器。

诞生背景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第二次科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各国工人政党的建立,各国工人阶级要求加强国际联系和团结的愿望日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者于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通过了《国际劳工立法》草案和关于《庆祝“五一节”的决议》,这次会议被公认为是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

发展阶段

前期活动

第二国际是第一国际的持续和发展。第二国际的活动方式也以召开代表大会为主。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差异在于:第一国际实行较紧密的民主集中制,第二国际则是一个无中央机构的松散的组织,它无纲领、无章程、无机关报、无纪律。1900年建立的社会党国际局只是各国党的通讯和组织中心,各国党都有自已的独立性。

为了引导工人运动走上正确的斗争道路,第二国际从成立到1896年的伦敦代表大会,一直进行着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第二国际在前期的活动中基本上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路线,表现:促进更多的国家建立了工人政党;推动各国工人进行议会斗争并取得很大胜利:推动各国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修正主义泛滥

在19世纪末,由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而马克思、恩格斯又先后去世,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出现了,工人运动中的许多理论家试图从理论上进行探索。从1896年始,伯恩施坦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公开发表了一系列系统修正马克思主义的言论。1899年,伯恩施坦发表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修正主义思想体系。伯恩施坦在“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名义下,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适应”新的政治和经济形势的观点。在哲学方面,他宣扬庸俗进化论折中主义,对革命的辩证法予以否定,认为唯物史观既“自相矛盾”又“缺乏根据”。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他认为剩余价值学说只不过是“以假设为根据的公式”,垄断组织的出现可以使经济危机消除。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他美化资本主义,反对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认为只要反对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只要坚持渐进的、和平改革的策略,就可以促使资本主义和平进入社会主义,并提出“最初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修正主义出现后,得到英国费边社分子、俄国经济派、法国米勒兰派等的支持,并迅速发展成国际思潮。

修正思想的出现,引起了工人队伍在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混乱,并引起第二国际内部的激烈斗争。1900年9月,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与会代表围绕“米勒兰入阁”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结果导致左、中、右三派的形成。米勒兰是法国独立社会主义联盟的成员,他于1899年加入资产阶级内阁,任工商部长。以伯恩施坦、饶勒斯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支持米勒兰入阁,宣称此举只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步,称为“入阁派”。卢森堡、盖德等对社会主义者入阁表示反对,他们坚持传统的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称为“反入阁派”。第二国际领导人考茨基提出“橡皮决议案”,声称社会主义者加不加入资产阶级内阁“只是一个策略问题,不是一个原则问题,国际大会对此不必有所表示”。“橡皮决议案”只是暂时防止了国际分裂,同时肯定了米勒兰入阁行为,这为以后第二国际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破产

1904年8月,第二国际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俄国布尔什维克第一次派遣代表参加。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仍是米勒兰入阁事件。由于“左派”的坚决斗争,通过了社会主义者不得企求参加资产阶级政府的决议。1907年8月,第二国际在斯图加特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列宁率领布尔什维克代表团第一次出席了第二国际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谴责殖民政策的决议案。1910年8月,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了第二国际第八次代表大会。列宁出席了大会。由于战争危机的加剧,大会又讨论了战争和反对军国主义的问题。

此后,国际形势更趋紧张。世界大战颇有一触即发之势。1912年11月,第二国际在瑞士巴塞尔召开非常代表大会,专门讨论反对战争威胁问题,一致通过了题名为《国际局势和反对战争的统一行动》的宣言,严厉谴责了德、英、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活动,号召各国人民采用一切手段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在右派和中派的控制下,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站在本国资产阶级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使第二国际分裂成为互相厮杀的社会沙文主义的政党。第二国际已经破产。

恢复与二次解散

第二国际自1914年8月破产之后一度停止活动。但是自1915年起,中立国、协约国和同盟国的社会党又开始各自活动。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二国际终于1919年筹备恢复,1920年正式恢复。可是1919年3月新兴的各国共产党已另建第三国际。在第二国际与第三国际严重对立之中,中派势力又另建第二半国际。这三个国际曾经试图通过谈判采取联合行动,终因各执己见、各执一端而破裂。第二半国际又于1923年合并到第二国际中去,组成社会主义工人国际。至此第二国际的历史完全终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革命主义的第三国际与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对抗了大约二十年。到30年代末法西斯势力猖獗之时,欧洲多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均被取缔和镇压。1940年5月17日德国占领布鲁塞尔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被迫停止活动,第三国际也于1943年6月9日解散。二战后初期,世界共产党的势力大为增长。战后各国社会党于1951年重新建立社会党国际(按英、法、德等西方文字应译为“社会主义政党国际”)。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党国际势力愈益壮大。

组织机构

第二国际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进行活动的。这时欧美工人运动在向横广方面扩展,各国处于建立民族国家范围内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开展以合法斗争为主的时期。适应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它没有发表过成立宣言或纲领性文献,而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常设领导机构和共同规章,没有机关报。只是在每次代表大会上选出一个委员会负责筹备下次代表大会。

直到1900年巴黎大会上才决定成立常务委员会,名为社会党国际局(1905年后改称社会党国际局执行委会),由每个国家的党选派代表一名(后增为两名)组成。国际局设书记处处理日常事务,国际局和书记处设于布鲁塞尔。其所在地比利时工人党的é.王德威尔得被选为国际局执委会主席,V.塞维和C.胡斯曼先后担任书记。比利时工人党的《人民报》实际上成为第二国际的机关报。1909~1913年出版《社会党国际局定期公报》,每年3期。

国际局并不是第二国际中央领导机关,不是由代表大会授予全权的执行机构。它只是权力有限的联络和情报交流机构。1907年斯图加特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国际代表大会和国际局章程》,规定加入国际的条件、各支部的组成、国际代表大会的投票办法和投票权的分配、国际局的组成和职权等,对过去多年来的习惯作法做了一些修改并以章程形式固定下来。

主要活动

领导工人斗争、反对帝国主义

第二国际为工人运动制定了许多正确的纲领、方针和策略,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和反对资本主义、军国主义的斗争。如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的国际劳工立法的决议,指出资本主义剥削给工人造成苦难,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前,必须为建立保护劳工利益的立法而斗争。为此,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应当利用一切手段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在无产阶级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的决议中,号召开展争取民主权利、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在成立大会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根据决议的精神,领导本国工人开展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和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890年,英法等国工人举行了第一次“五一”国际劳动节大示威,恩格斯和伦敦20万工人参加了示威。

在第二国际的第二至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反对殖民政策和支持俄国工人阶级斗争等决议,各国党为了贯彻这些决议,开展了反对殖民主义、支持民族独立运动、支持俄国1905年革命的斗争。

面对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帝国主义战争威胁,第二国际历次代表大会,特别是1912年在巴塞尔召开的第九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国际局势和反对战争的统一行动》(即《巴塞尔宣言》)。《宣言》揭露了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指出了正在酝酿的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明确了各主要国家社会党在防止战争、保卫和平方面的具体任务,《宣言》号召各国人民用一切手段反对帝国主义发动战争;如果战争一旦爆发,就利用它来加速社会革命。《巴塞尔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一面旗帜,起了动员群众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重大作用。

反对无政府主义

第二国际前期,在其内部把反对无政府主义放在首位。这时的无政府主义主要代表有法国的工团主义、德国的“青年派”和荷兰的纽文胡斯分子。他们在第二国际的前四次代表大会上,反对群众性的政治斗争,反对合法斗争,反对建立政党、夺取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严重障碍。他们不仅在第二国际内部向马克思主义猖狂进攻,还在议会和公共场所投掷炸弹,为资产阶级政府提供了镇压工人运动的借口。因此,在第二国际前四次大会上都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批判和清算。在“一大”上就劳工立法以及关于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问题,“二大”上就反对军国主义和战争问题,“三大”上就政治斗争问题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四大”上通过了李卜克内西提出的将无政府主义者驱逐出国际的决议案。这标志着第二国际不仅在思想上而且也在组织上同无政府主义者彻底决裂。

历史影响

第二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起了重大作用,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由西欧北美扩展到东欧(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初更名为中东欧)、拉美东亚。在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时,只有西欧、北美的16个社会主义工人党。到1914年,世界已有近30个社会党,党员总数达340万人。在第二国际影响下各国建立大批工会组织和合作社组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工会会员达1000万人以上,合作社社员达 700万人以上。各国党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合法斗争、维护工人切身利益、反对内部“左”的和右的倾向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列宁指出:第二国际在自己存在的25年间“完成了广泛传播社会主义,预先地、初步地、极简单地组织社会主义力量这样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工作”(《列宁全集》第21卷,第79页)。

在第二国际中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拥有108.5万名党员,在议会中拥有111个席位,成为议会中最大的党团。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也出在这个党内。1913年8月党的主席之一倍倍尔逝世,党的领导权落人右派F.艾伯特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党的议会党团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拨款,支持政府“保卫祖国”,促使各交战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从而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这标志着第二国际瓦解。战争期间第二国际在组织上停止活动。战后,1919年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已经完全蜕变为主张改良主义并与革命的第三国际相对抗的组织。

评价

列宁评价第二国际的解散:“第二国际破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欧洲大多数正式的社会民主党令人触目惊心地背叛了自己的信念,背叛了自己在斯图加特和巴塞尔大会上通过的庄严的决议。但是,这种意味着机会主义完全得胜、意味着社会民主党变成了民族主义自由派工人政党的破产,正是第二国际整个历史时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产物。”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史上,第二国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在传播、普及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功绩。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家们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和经济学说进行了大力宣传和通俗的解释,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同当时工人运动的实践,同具体的历史、社会、经济、伦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这种宣传和传播在当时无疑起到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工人运动的发展主要是量的扩张,加之当时科学主义思潮泛滥、达尔文主义风靡世界,也由于当时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们自身世界观的局限,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家们大多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世界观性质和革命批判本质,往往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一种纯粹的经验科学(实证的“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把唯物辩证法混同于一般进化理论(自然主义、经济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发生学”)。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导致理论与实践、科学与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直接实践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的分离和对立。新康德主义(“伦理社会主义”)在第二国际中的流行、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出现,便是这一内在冲突的外化。同时,这也成为第二国际在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导致严重错误和最终破产的重要症结之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